您的位置:我得杂志网 > 公司资讯 > 杂志文章 > SAP罗旭凯:专注客户业务转型,沉下心做数字化
SAP罗旭凯:专注客户业务转型,沉下心做数字化
 
谢丽容

创业不易,穿越技术周期守业同样不易。

1972年,五个从IBM出走的程序员创立了SAP,此后四十年,SAP以ERP(企业资源计划)管理软件闻名。最近十年,这个老牌软件巨头投下重注,顺应全球数字化潮流,开启云转型之旅。此后,它致力于将其业务转向云端,成为一家云技术服务公司。

正在深刻改变全球经济格局的这一波数字化浪潮,淘汰了一批老牌企业,也让一批IT巨头重焕新生。很幸运,SAP又穿越了一轮技术周期。

SAP发布的2021年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,云业务收入增长20%,支持客户业务转型最核心的S/4HANA Cloud(ERP云)待交付业务也增长了60%。目前,云业务已经占SAP总业务收入超过三分之一。

10月25日,SAP执行董事会成员、客户成功业务负责人罗旭凯(Scott Russell)接受《财经》记者专访,对SAP当前在全球数字化进程中,取和舍、机会和挑战,进行了系统性的复盘和思考。

以下是访谈的部分内容摘选。

时代之光,继续闪耀
《财经》:疫情改变了全球的数字化进程。刚刚过去一年半,全球数字化走完了过去需要5年-10年的历程。接下来,全球数字化的速度,会继续加速,还是重回更从容的状态?会出现哪些新的趋势?

罗旭凯:我认为,数字化转型的“加速度”会一直持续。疫情给全球商业带来深远影响,而这些又导致新型数字化商业模式的诞生,比如远程办公、打造韧性供应链等。

第一个趋势,企业的商业模式转型会加速。

上云的企业多了,利用云的功能去开发新商业模式的成本就会降低。我们看到,曾经的电力公司正在转型成为服务型企业,服务型企业开始生产商品,金融机构拓展了新的领域。

第二个趋势,体验经济将持续爆发式增长。

第三个趋势,是可持续发展将成为企业运营的核心策略支柱,数字技术使用可以加速碳减排进程。

明年SAP就成立50周年了。SAP从创立的那一天起就是做ERP(企业资源计划)。而可持续发展的本质,就是企业如何规划对地球资源的利用。企业的可持续运营要看长远,绝对不只看营收(top line)和利润(bottom line),还要看绿色可持续业绩(green line)。

当下,中国的碳减排进展有序,大家在减碳方面目标都很明确,但全球企业都面临一个问题,具体怎么做好是个挑战。企业的一个痛点是能否在业务运营流程中,把碳排放做到可视化、透明化、清晰的量化,这些都需要技术和数据支撑。

前不久,SAP发布了一款碳足迹管理解决方案,帮助企业在设计产品的时候就开始计算该产品的碳足迹,并从整个价值链(包括企业内部和外部供应商)上,了解产品对环境的影响,将获取的碳排放信息,实时提供给政府监管部门、客户、供应商和上下游伙伴。

《财经》:您怎么看中国数字化市场的增长情况和趋势?

罗旭凯:SAP中国三季度的业绩数据表现非常闪亮。强劲的云增长驱动力有两个:一是企业需要数字化创新,二是企业需要业务转型。这两个能力我们都有。

三季度,云业务取得了非常高的两位数增长,核心云产品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超过200%。今年刚刚推出的RISE with SAP保持稳健增长态势,仅三季度就签了50多个新单。各产品领域新签客户名单里包括了中国人保、荣耀、光明食品、一汽大众、紫金矿业等。中国市场是SAP全球的加速器。

《财经》:您觉得中国公司现在购买云服务,更倾向于效率提升,还是更基于商业转型的迫切性?

罗旭凯:很多企业目前虽然只是简单地把数据和架构搬到云上,但真正需要的其实是业务流程的改变。

眼下和长远
《财经》:如您所言,全球数字化创新速度不会开倒车,会继续加速,科技公司的生意多了,客户也多了,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机会出现?

罗旭凯:SAP积累了25个行业的经验,加上云解决方案,可以把握住机会。

比如,SAP正在服务的西门子能源,它正在进行全球能源转型,既对气候保护有利,又要满足不断增长的能源需求,他们用SAP的云服务来优化、自动化和协调整个企业的采购运营。

阿迪达斯前不久启动了一项“掌控全场”的全球新增長战略,目标在2025年之前,显著提高销售、利润、市场份额。他们计划利用SAP的解决方案来完成这个目标。

《财经》:机会是显现的,挑战是什么呢?我们和中外科技公司高管沟通发现,随着数字化的深入,他们面对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了,比如对行业的认知不够、服务的能力跟不上,您是什么感知?

罗旭凯:首先,很多企业发现,技术应用是个挑战。科技日新月异,技术层出不穷,现在经常听到人工智能、机器学习、区块链这些新兴技术。

但实际上,我们需要关注的,不应是技术本身,而是技术所带来的商业价值。

企业都知道采纳技术的重要性,但有时并不知道如何去做。年初的时候,我们推出了一套商业转型既服务的云解决方案,RISE with SAP。企业无论在数字化转型阶段的哪一个起点上,我们都可以为客户保驾护航。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。

第二个挑战,是速度与规模两者之间的平衡。作为一家科技公司,我们在全球有3万多研发工程师,任务就是用最快的速度打造最多的新产品。但对于客户来说,他们需要保持一定程度的稳定性。所以我们不能只求快,要在规模运营与采纳创新速度这两者之间,找到平衡点。

《财经》:中国科技产业发达,科技公司众多,像SAP这样的全球性企业,怎么制定适应中国客户的本土化策略,怎样跟中国科技公司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?

罗旭凯:中国企业有两个特点:一是擅长快速推动规模化,尤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应用能力方面世界一流;二是对全球最佳实践有很强的需求,来支持他们的全球市场拓展。

简单总结,前者是扎得深;后者是走得远。

我们可以怎么做?产品本地化,除了SAP自己的研发力量,还要在中国开展联合创新。例如,我们把微信与SAP人力体验云进行了集成,员工可以利用这款社交应用,方便地接入公司的人力资源服务系统。另外,我们开设了中国企业创新营,吸引了200多家初创公司(其中有很多独角兽),进行联合创新,服务本地和全球市场。

另外,针对那些想要“走出去”的企业,对标世界一流企业是它们的目标,SAP可以在这件事情上帮忙。我们最近和联想推出了一个联合创新成果,SAP的云应用,跑在联想的云架构上,形成一体式服务,给我们的中国客户提供一个全新的交钥匙产品,安全、合规、高度可靠。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出海,这个一体化服务,也帮助他们满足全球不同地区的安全及合规要求。

我对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的中国企业有两个建议。

其一,要关注业务和流程,而不仅是技术本身。当你通过一个灵活的数字化平台,对业务流程进行转型时,你才能够成为一个“智慧企业”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跟随市场变化,实时获得数据,实时调整服务和运营模式。

其二,可持续发展是重中之重,是企业运营的核心策略。要利用数字技术,让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是可量化的,过程是可衡量的,在日常运营中是可落实的。只有这样,数字技术才真正服务于商业目标,而不是本末倒置。
声明:本平台对转载、分享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,其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仅供阅读者参考,本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。如文章涉及版权问题,请您与我们联系010-62920618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,谢谢!

让发行变的更简单让订阅变的更方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