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|
|
|
物管企业:欲避内卷,精益求精 |
|
|
徐佳敏
物管行业发展空间广阔
近期,政府对物业管理的扶持力度在不断加强。从2021年1月份发布的《关于加强和改进住宅物业管理工作的通知》到两会政府工作报告,关于物业管理的政策持续出台。其主要原因在于,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,物业管理成为政府的有力抓手,在后勤服务社会化推进中能有效分担政府工作,政府重新认识到物业管理行业的重要作用。物管企业可以发挥政府准派出机构的职能,利用其网格化管理能力,帮助政府保持社会稳定。
不久前,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发布《关于做好物业管理区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》,倡导全体会员单位深刻认识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,严格落实联防联控责任和疫情防控常态化措施,加强物业管理从业人员防护管理,充分引导群众正确认识、科学预防和应对疫情,全力筑牢疫情防控屏障。
正所谓“政府有需求,物企有能力”,两者形成协同互补关系,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实现政府和物管企业的利益一致化。
除此之外,物业管理还首次进入国家五年规划。2021年3月13日,新华社发布了“十四五”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全文。相比过去的五年规划,“十四五”规划首次提到物业管理,提出“提高物业服务覆盖率、服務质量和标准化水平”,以“提高城市治理水平”。这意味着,物业管理行业在国家战略中的重要性有所提升,物业管理行业面临的政策环境将持续得到改善。
不仅如此,老旧小区改造也为物业管理市场带来增量空间。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.3万个,较2020年计划改造量增加35.9%,较2020年实际改造量增加31.5%。老旧小区的加速改造扩大了物业管理行业的市场空间,这对那些品牌效应强、管理服务优质的物管企业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利好,可以说,物业管理行业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。
抢占赛道应先解决人员配置问题
未来,随着进入物业领域的企业越来越多,行业内的竞争也会加剧,能否降本增效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。从人力资源角度来看,首先关注的就是企业的用工成本。根据《2021中国物业服务百强企业排行》数据,2020年,百强企业营业成本均值为8.86亿元,同比增加12.07%,其中,人力成本占比达58.32%,较2019年下降0.77个百分点。
尽管人力成本较2019年有所下降,但相较于其他行业,物业管理行业的人力成本占比仍然非常高。其中,保洁员、保安员、客服等岗位是物业管理企业占比最高的岗位。但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第六期“全国招聘大于求职‘ 最缺工 的100个职业排行”,与物业行业紧密相关的两个工种——保安员和保洁员均位居榜单前十,其中2021年二季度,保安员与保洁员分别排名第三和第四。可以看出,目前物业行业用工紧缺难题显著。
从薪酬结构来看,由于物业行业岗位的服务人员大多属于蓝领范畴,相对来说工资薪酬也较低。目前来看,优质物业企业的人均薪酬远远超过普通服务人员的薪酬,但总体看,薪资水平仍旧不高,这也是物业企业招聘难的原因之一。这就导致一种矛盾情况的出现:一方面,物业管理行业越来越火热;另一方面,人员招聘难问题又极大地制约着物业管理企业的发展。
那么,物业企业如何更好地解决招聘难问题?如何在竞争激烈的赛道中脱颖而出?站在人力资源的角度,首先就要解决好用工的招聘以及人员配比的问题。
●采用外包方式,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
2020年,百强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48.3万个,同比增长16.24%;提供外包岗位59.02万个,同比增长7.01%,其中多数为秩序维护、保洁、绿化等基础服务岗位。可以看到,百强优质企业将四成基础岗位进行外包,大大降低了企业的用工风险以及招聘难度。在实际操作过程中,物业管理企业可以将这些基础岗位外包给环卫公司、安保公司以及专业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,从而降低自身的用工风险。
●采用专业的劳动力管理软件优化人员排班
物业管理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,人数众多且涉及的项目分布较广。采用劳动力管理软件能够优化人员的配置,实现不同区域、不同项目之间人员的快速调配,提升企业内部的运营效率。
●通过培训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
可以邀请业内专家或物业培训领域的知名讲师为服务人员授课,通过对环境管理、物业维护、安全管理、物业档案建立、管理沟通、专项服务等内容的系统学习,掌握日常工作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的解决方法。只有加强物业知识培训,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和整体素质,物业管理企业才能提升服务水平、服务意识,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。
●加强科技赋能,合理利用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
利用智能设备等科技产品来替代部分人工,既能节省人力成本,又能增加工作效率。例如,增加巡逻、清洁、倒垃圾、拿快递等各种机器人,搭配各种人工智能的图像算法、寻路算法,可以快速完成一些烦琐重复的工作内容。
总之,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,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前景更加明朗,但行业内的竞争也会不断加剧。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,物业企业要在用工层面做好降本增效才能脱颖而出。 |
|
声明:本平台对转载、分享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,其陈述、观点判断保持中立,仅供阅读者参考,本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。如文章涉及版权问题,请您与我们联系010-62920618,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,谢谢! |
|
|
|
|
|